摘要:追不上時代變化的瓷磚畫,該拆還是該留?

近日,有一些關注廣州本土建筑的朋友在粉絲群跟我們報料,說廣州可能即將要拆掉街頭巷尾的瓷磚畫了。關于這一消息,我們還有待核實,但對于不少曾生活在老城區的網友來說,卻是感到百感交集。
瓷磚畫,顧名思義就是在瓷磚上作畫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瓷磚畫開始在廣州街道出現。當時,有的瓷磚畫能起到政策宣傳作用,有的能美化裝飾街道,同時區別于墻繪和張貼,瓷磚畫更加持久、穩固、防水,不需要頻繁地進行維護修繕。由于優點眾多,當年在大街小巷貼瓷磚畫的風潮就這么刮了起來。
廣州瓷畫

▲關于“控制人口”的瓷磚畫,圖源“廣州巡城實錄”

但歷經幾十年歲月磨蝕,這些還依然存在的瓷磚畫情況又是怎么呢?我們分別在海珠區的龍鳳街、越秀區的芳草街和南關海旁街、荔灣區的西村街道等地進行了實地走訪……

01

廣州瓷磚畫都畫什么?

其實,瓷磚畫這一形式最早起源于阿拉伯,后來傳入西班牙和葡萄牙。大航海時代中葡海上貿易興起,瓷磚畫藝術隨著澳門傳入中國內地,現在澳門也有瓷磚畫留存。

瓷磚畫進入中國之后,開始與本土文化、本土環境相融合。廣州街頭的瓷磚畫內容,就主要以宣傳畫、山水花鳥畫、名勝風景畫和書法作品為主,還有展示街道文化和市民生活的紀實畫作,甚至走進校園起到了獨特的教學作用。

廣州瓷畫

▲圖源廣州日報

宣傳畫和宣傳標語是廣州瓷磚畫最主要的組成部分,用以宣傳時代精神和當下的政策。

例如“晚婚晚育優生優育”“優生利民”的計劃生育政策。1982年9月,計劃生育被定為基本國策,同年12月寫入憲法。當年廣州街頭,瓷磚畫就以各式各樣的畫風和口號來宣傳。

廣州瓷畫

▲計劃生育政策的瓷磚畫,圖源“廣州巡城實錄”

瓷磚畫中,人物的打扮穿著都透露著濃濃的九十年代懷舊感,畫面通常都是一對夫婦抱著一個小孩。值得注意的是,計劃生育主題的瓷磚畫多以小女孩為主角,相信是想表達生男生女都一樣的觀念。

廣州瓷畫

▲計劃生育政策的瓷磚畫,圖源“廣州巡城實錄”

另外,“廣州人精神”“衛生守則”等城市文明建設標語也很常見。這些宣傳語則與改革開放以來,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的政策背景有關。

廣州瓷畫

▲廣州市維護市容衛生守則,海珠區

這類精神文明建設的瓷磚畫多為標語口號,一般用簡短有力的話語呼吁市民注意個人素質、環境衛生和社會風氣等。

廣州瓷畫

▲維護治安宣傳標語,越秀區

第二類常見的廣州瓷磚畫,則是對山水花鳥、風景名勝的描繪勾畫,其在街道中形成了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線。

這類瓷磚畫極具嶺南畫派特色,以淡彩工筆展現嶺南風景。

廣州瓷畫

▲描繪錦繡河山的瓷磚畫,海珠區

廣州瓷磚畫中的書法作品也“不容小覷”。這些作品大多源自嶺南有名的書畫家,如麥華三、周樹堅、許士杰等大家。

其中,麥華三的書法在廣州有不小的影響力,“番禺賓館”“廣州友誼商店”“太平館西餐廳”等招牌都出自他手。

廣州瓷畫

▲麥華三的書法作品,海珠區

除此之外,廣州街頭瓷磚畫中還有像《二龍古街沐春風》這樣的紀實作品。

《二龍古街沐春風》由知名書畫家麥漢興指導、五名徒弟連續奮戰兩個月完成,他們先在宣紙上一按照比例一比一繪制畫作,最后再送到陶瓷廠燒制。

廣州瓷畫

▲《二龍古街沐春風》全貌,圖源水印

畫中詳細記錄了九十年代二龍街的街景,從行政規劃、街道經濟、科教文衛和名勝古跡等方面全面展現了二龍街的人文風物。

《二龍古街沐春風》一度是廣州最長的瓷磚畫,總長度達到15米,還曾經被媒體譽為“廣州的清明上河圖”。

廣州瓷畫

▲《二龍古街沐春風》,圖源“廣州巡城實錄”

最后,瓷磚畫還有一個特別的用途——教學。在廣雅中學的生物園里,根、莖、葉的知識被搬到了瓷磚上,瓷磚畫也“轉型”成為教具。

廣州瓷畫

▲廣雅中學生物園里的瓷磚畫,圖源“廣州巡城實錄”

生物園里的植物和瓷畫上的圖像相互補充,生動形象地向同學們展示了相關知識。

02

瓷磚畫如今命運如何?

據悉,廣州的瓷磚畫主要分布在海珠區、越秀區、荔灣區三大老城區。

部分瓷磚畫因為自然老化、人為等原因已被拆除。例如南華西街的一面瓷磚書畫墻,就因為墻體倒塌而缺損了中間的一段;二龍古街的瓷磚畫,也因行政區劃的改變和社區的改造升級被拆下。

廣州瓷畫
廣州瓷畫

▲21年《二龍古街沐春風》被拆,圖源水印

所幸的是,據資料,在海珠區同福西附近、越秀區農講所一帶和荔灣區西村等地尚有瓷磚畫留存。我們親自尋找并記錄了下來……

目前,在海珠區南華西街附近仍有比較多瓷磚畫,并且有幾面較完整的瓷磚書畫墻,上面有山水花鳥畫作和書法作品,都出自有名的街坊書畫家之手。

廣州瓷畫

▲瓷磚書畫墻,海珠區

但遺憾的是,一面由于墻體倒塌而缺損的瓷磚畫墻,在墻體重建后,留下了一片突兀的空白……

廣州瓷畫

▲南華西街空缺的一段瓷磚畫

街巷之中還有命名為《錦繡河山》和《荷塘消夏》的兩幅瓷磚畫,分別描繪了壯闊的山河、夏季荷塘的景象,可惜畫作如今已無人問津,被植物掩蓋,難以窺其全貌。

廣州瓷畫

▲掩蓋在植物中的《荷塘消夏》,海珠區

在越秀區芳草街,現有的瓷磚畫多數都是簡短文字宣傳標語,分布在各處街角墻上,寫著“愛護綠化,講究衛生”“做好四防 ,保家平安”“群防群治,維護治安”等文字。

其中有一副題為《滿園春色》的瓷磚畫,畫中有兩只孔雀在繁花似錦的林中活動,竹林、草地、牡丹花、孔雀……怎不滿園春色?

?

只是這副瓷磚畫已經磨損得嚴重,題名已經難以辨識了,美麗的春色也顯得灰敗。

廣州瓷畫

▲《滿園春色》,越秀區

越秀區北京路南關海旁街也只有兩小塊位于民居一樓外墻的瓷磚畫,兩幅瓷磚畫看上去都比較破舊,灰撲撲的。

一幅寫有“軍民共建雙擁模范街”字樣,畫面定格在永漢南敬老樓附近,軍人和民眾一起清潔、聊天,軍人還為老人理發,整個畫面和諧溫馨。

另一幅是關于廣州市風、廣州人精神、穗城新家風的標語,落款為永漢南街辦事處。

廣州瓷畫

▲原永漢南街的瓷磚畫,越秀區

永漢南街辦事處現已消失,永漢南街這一地名也成為了歷史。據悉1998年7月1日,永漢南街與珠光街、德政南街合并,保留珠光街街名。

不知如今的街坊市民是否仍記得永漢南街,這條“軍民共建雙擁模范街”……

廣州瓷畫

▲宣傳標語瓷磚畫,越秀區

荔灣區西村街附近,有兩幅關于計劃生育政策的瓷磚畫,都被細心框起來保護了。框上寫明“此宣傳欄由西村街辦事處約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”的文字。

一幅瓷畫帶有“晚婚晚育優生優育”的標題,主體人物是三位臉上帶著微笑的年輕男女。另一幅瓷畫描繪了幸福的一家三口,爸爸把女兒扛在肩頭,三人都開懷笑著往前走。這些瓷磚畫,都記錄著8090“獨生一代”的記憶。

廣州瓷畫

▲《優生利民》,荔灣區

總的來說,目前廣州留存的瓷磚畫數量較少,尚存的瓷磚畫也基本看不到維護的痕跡,有的顯得破舊灰敗,有的已經磨損模糊。

03

瓷磚畫該留還是該拆?

如今,為數不多的瓷磚畫可能將退出歷史舞臺,對于瓷磚是否應該被全面拆除,廣州街坊們也是眾說紛紜。

部分市民覺得瓷磚畫應該順應時代發展而拆除。瓷磚畫作為一種宣傳形式已經落伍了,現行的宣傳方式更方便、有效率且成本低。

并且瓷磚畫中的一些宣傳內容已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,如當年的計劃生育政策。

廣州瓷畫

▲瓷磚畫與現行宣傳形式,荔灣區

此外,瓷磚畫多分布在老城區的居民社區中,也與部分社區基礎設施重建的新風貌不匹配。

最后,由于瓷磚畫已有一定歷史,部分作品所在的墻體已成危墻,甚至已經自然坍塌,存在安全隱患,不得不拆除。

廣州瓷畫

▲瓷磚畫拆除告示,圖源網絡

也有市民認為瓷磚畫記錄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社區文化,承載著幾十年歷史,是一種時代印記,不應該被拆除。

并且,不少瓷磚畫是由著名書畫家創作,包含著眾多匠人的心血結晶,至今仍有一定的審美價值。

廣州瓷畫

▲圖源“廣州巡城實錄”

在討論的過程中,還有街坊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建議。有市民認為可以像西村街一樣用邊框框起來,最好還能配上文字說明,以示其歷史性并進行保護。

亦有市民建議可以妥善拆除后送入博物館,而不是直接粗暴拆除后送去垃圾場。

還有街坊覺得可以像《二龍古街沐春風》那般進行數字化保存,并在此基礎上重建。

廣州瓷畫

▲歷經重建的《二龍古街沐春風》,圖源網絡

瓷磚畫記載了一段歲月,無論是拆除還是保留,都需要有妥善的處置方法。既要考慮時代發展的需要,也要考慮其承載的城市記憶。

作為了解廣州歷史的一面窗口,如果這類有價值的街頭文物,平白湮沒在時間的塵埃里,無疑是可惜之事……

各位自己友,

你認為廣州瓷磚畫未來應該如何管理?

歡迎在評論區留言!